昨天正式开启了小说《和解》的连载。有一说一,目前的创作水平、思路和时间都还不成熟,实属倒逼自己先上马。
昨天的文章发出后,一些读者在文章中或者学习群中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批评和建议,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有的还专门复制到了单独的文章里,这些都将帮助我更好的创作。
确实,一部好的作品不能靠华丽的辞藻和生搬硬套的情节来取胜。还是需要沉静下来,用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来写作,这样才能够写出会说话的,有灵魂的作品。我相信在坚持创作的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思考和输出,我会找到对应的方向。
原计划在交待了汉东大学的几个重点人物之后,再适时的推出贵人出场,看大家不甚满意今天就先请贵人提前亮相。
理解是度人,是慈悲,是向外的温柔;和解是渡己,是放下,是向内的觉醒。理解也好,和解也罢,都是为了实现自我内心的安宁,以便更好地汲取前行的力量。理解万岁,和解亦万岁。
实际上,汉东大学所在的平城之于苏明远而言并不陌生,这也是为什么他独自前来报到的原因。
幼年时的苏明远家庭和睦,家境尽NineGame(国际用户)管说不上多么富裕,起码在当地也算的上是盈余之家。在苏明远的记忆中,他很小的时候便曾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平城旅游,高中之前差不多每年的暑假都会去平城附近的姨妈家度假。
到了高中,苏明远曾到平城最著名的华清大学参加了一周的夏令营,甚至还作为交响乐团的成员在北京音乐厅参加过演出。如果说汉东大学是虚拟世界中对他精神世界的冲击,那么华清大学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对他的鞭策。
机缘巧合下,在这里苏明远接触了人生中的许多贵人。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他们已经广泛分布在政界、商界、学界、科技界等等,有几位在各自领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在这当中,有一位贵人将影响苏明远一生。也正是因为当年在华清大学夏令营与这位贵人的意外相识,让苏明远最终选择到平城来读大学。高考填报志愿时,还处在懵懂阶段的苏明远潜意识地认识到只有来到平城才可以与这位贵人再续前缘。
那还是1999年的夏天,平城正处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不过,再难熬的酷暑也抵挡不了一群怀揣梦想的中学生对华清大学的向往。
这次夏令营要比时下流行的游学式夏令营含金量高的多,最明显的区别苏明远一行是住在清华校内的学生宿舍中,连续一周在华清园生活为与贵人的邂逅奠定了空间基础。
某一日的饭后,大约六点多左右,太阳已经没有那么炙热,道路两旁的大树多少能够为过往的行人带来一丝清凉,人们可以勉强在室外散步。当苏明远一行从万人食堂漫步回到宿舍楼下时,华清大学的志愿者们按照行程已经做好了当天晚上互动交流的准备。
夏令营的组织者专门为营员准备了统一的服装和帽子。在一众的夏令营营员中,苏明远并不起眼。但不得不说,苏明远在这当中是最有眼力劲儿的。
在周围无数的人群中,他发现有一个人很特别。身材不高,体型略微有一点胖,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的半袖衬衫,下身穿一件浅灰色的短裤,脚上穿着一双皮凉鞋。从穿着看很普通,但也能够让人感觉到他的儒雅和些许威严,更重要的是戴着一副小眼镜但是仍然遮挡不住眼神中的智慧。
直觉告诉苏明远,这个人不一般。再继续观察片刻,苏明远发现哪位不一般的人物正在与身边挽着他胳膊的高挑女士窃窃私语,并不时的把目光注视到他所在的夏令营活动场地。
在这个时候,出生牛犊不怕虎的苏明远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当再次捕捉到大人物看向他这边的时候,他投以一个自然的微笑,在得到对方的微笑回应后,快步的跑向了夫妇二人。你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是有磁场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交谈中,苏明远才知道“大人物”确实是在听说了他们这个华清夏令营之后,出于兴趣才专门散NineGame(国际用户)步到这边了解情况。于是,苏明远便一五一十的向二位介绍了这次华清夏令营的来龙去脉,当然也包括他个人的一些情况。
分别之时,“大人物”特意从衬衫的左侧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苏明远,并鼓励他一定要好好学习,“我在平城等你”。紧接着,旁边的女士也从随身的包里取出名片,同样交到了苏明远手中。
“叔叔,阿姨,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苏明远沙哑着声音保证道。一边是不知身份的大人物,一边是临时跑到华清大学参加夏令营的地方中学生,年龄相差一个年代,在短暂的交谈中双方达成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约定。苏明远心中充满了感激。
无疑,这对于苏明远来说是意外的收获。当初的他或许只为能够同不一样身份的大人物交谈几句便是很大的荣幸或者对此可以回去和小伙伴炫耀一番。却不知,这不经意间的一次举动,换来了一次莫大的缘分。
在鞠躬、挥手、转身告别后,苏明远的手里还紧紧的攥着那两张名片。此时的他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的打量名片上的信息,即便是他归队后知道了两位的真实身份,以他当时的阅历也无法准确的评估这位贵人到底有多“贵”,他只能肯定遇到的一定是贵人,只能隐约的判断这个贵人不一般。
当时的夏令营,一共分成十个小队,每个小队十人并安排有两位大学生志愿者,苏志远都亲切的称呼他们大队长、小队长。苏志远在活动空隙向小队长报告了刚才的插曲,并略显得意的把两张名片拿出来给她看。
“你小子,行啊”。小队长说,“一定要收好了,以后多和他们联系”。按照名片的介绍,阿姨当时是华清大学的副教授。至于叔叔的身份,练小队长也说不清楚,不过她比苏志远肯定的是这不是一般的人物。当时还没有百度,对官员级别也没什么概念,直到若干年以后苏明远才知道贵人叔叔当年便已位居正厅级,几乎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厅级干部。
记忆中这是苏明远一次收到名片。在手机还没有开始普及前,甚至在即时通讯工具没有开始流行前,名片还比较广泛的使用。苏明远接受的第一张明片竟然来自这位贵人,已经预示着他接下来的人生将是多么不一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