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表现出强大韧性和广阔市场前景。7月17日,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主论坛上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为495.5亿元,同比增长29.37%,实现了连续三年的增速加快。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发展正在转向通过内容 IP衍生开发、版权运营以及模式创新来延伸和拓展行业的多元价值体系。
“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力量,网络文学正在构建一种新大众文艺范式,在当代文化生态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会上表示。他同时指出,面对娱乐化阅读冲击、创作生态发展不平衡以及版权治理压力加剧等问题,我国网络文学行业还需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在内容生态更为多元、平台机制持续优化、商业模式应用转型等因素加持下,网络文学市场在过去的一年中增长势头强劲。
此次大会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等主办。大会上,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上述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达4210万部,较2023年增长超420万部,增长幅度为11.19%;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达48.15亿元,同比增长10.68%,出海作品总量(含网络文学平台海外原创作品)约为75.09万部(种),同比增长7.92%;网络文学 IP改编量约8.33万部,同比增长14.55%。报告同时指出,网络文学与有声读物、微短剧、网络游戏等泛文本多模态的新兴内容产业共同发展,将与新时代文化消费需求形成双向奔赴,共同构建起跨媒介多元内容生态。
在我国网络文学领域,一些头部企业已经凭借内容优势拓展出巨大的市场空间。2024年,阅文集团IP运营及其他收入达40.9亿元,同比增长33.5%。“这得益于阅文集团多年来在原创内容领域的深耕细作,积淀了《庆余年》《赘婿》《全职高手》等一大批爆款 IP,更得益于我们对IP全产业链开发的精准布局。”阅文集团副总裁谢兰芳在大会上表示,好的 IP所具备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感染力是不可估量的,而自带流量的爆款 IP也为创新消费场景等带来了超多的想象空间。IP之所以能够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其底层逻辑在于优质 IP是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深度统一体:IP是情感连接器,能驱动新的消费行为;IP又是价值放大器,能创造出几何级增长的市场空间;IP还是生态融合剂,能串联起内容创作、技术应用、品牌营销、实体零售等多元环节。
在文商旅体融合大趋势下,业界正在探索更多的消费新模式。在此次大会召开之前,一场以网络文学 IP为核心纽带的“文商旅体融合活动”已在举办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活动联动区内多个核心商圈及文化场所,串联“网文 IP之旅”主题线路,将文化展演、商业消费、旅游体验与体育互动紧密结合,打造出“IP赋能、全域联动、全业融合”的文化消费新生态。
发布“年度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年度优秀 IP转化作品”名单,公布首届北京市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获奖名单等,7月17日晚,在大会特色活动“IP之夜”上,网络文学成果密集发布。其中,《下一站,彭城广场》《垂直起飞》等入选“年度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剑来》《九重紫》等则入选“年度优秀 IP转化作品”。这些作品涵盖现实、历史、科幻等多元题材,由行业协会、作家协会及知名评论家组成的评审团严格遴选而出,体现了年度精品创作的质量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首届北京市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同步公布。大赛以重点面向首都发展实践、科技创新活力、文化传承发展、幸福生活图景四个选题方向征集原创作品,最终《十日终焉》等19部作品入选推荐名单。
在精品化创作引导下,网络文学正在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大众文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报告显示,去年,网络文学在主流文化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滨江警事》和《我们生活在南京》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81部网络小说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10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入藏大英图书馆。这些成果彰显了网络文学作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坚定迈向精品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精品化也体现在 IP改编上。报告显示,网络文学 IP改编在历经短期爆发式增长后,逐步转向理性发展阶段。“伴随内容精细化运营与版权管理规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重心更趋优质内容的深度开发,在改编内容的筛选标准与开发策略上也更为审慎。”张毅君表示。
为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化创作,“IP之夜”现场举办了“北京网络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NineGame(国际用户)据介绍,基地的落成将为创作者打造更优质的创作环境与交流平台,NineGame(国际用户)鼓励作家深入生活、扎根现实,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网络文学精品。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网络文学行业的创作和创新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在生态圈重构与行业治理等方面迎来新的挑战。这其中,版权保护问题尤为突出。
此次大会特设版权保护分论坛。论坛上,与会者共同探讨技术革新浪潮下,如何完善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体系、激活产业新动能。论坛现场,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理事长王野霏发布了《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实务蓝皮书》、网络文学“快保护”机制两项重要成果,标志着网络文学版权保护工作迈入新的阶段。
其中,针对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AI洗稿、微短剧非法改编等问题,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联合学术界、司法界及产业界的专家,编写完成了《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实务蓝皮书》。该书涵盖行业背景与侵权全景、著作权法律基础解析、版权风险防控体系、多元化维权路径与实务、典型案例五大板块,实现“法律解析-技术防控-实务操作”全链条覆盖。王野霏表示,希望蓝皮书能成为创作者的维权手册、平台的责任清单、著作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参考指南。未来,该协会还将根据业界需求与技术发展更新蓝皮书内容。
网络文学“快保护”机制则由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与重点平台共同打造,旨在建立“投诉-处置”快速响应机制与长效沟通机制,进一步压缩侵权处理周期,形成版权保护生态闭环,从而及时、有效地遏制网络文学侵权行为。据悉,未来,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将持续探索,着力打造“法律规范、技术赋能、平台履责、社会参与”的版权保护新格局。
网络文学版权保护需要各界的合力。张毅君表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未来将立足行业自治,发挥纽带作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版权保护,优化行业规则制度与相关流程,助力网络文学 IP深度开发,共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记者 窦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