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官方门户网站 - 互动小说与文字游戏创作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九游新闻

九游新闻

“相约冶力关·共阅山水情”——《人民文学》“人民阅卷·临潭行”暨文学期刊“进乡村”捐赠活动在冶力关池沟村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31

  为促进优质文学资源直达基层群众,以文学助力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7月22日下午,“相约冶力关·共阅山水情”——《人民文学》“人民阅卷·临潭行”活动在甘肃冶力关池沟村举行。作家刘庆邦、宗利华,《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结队,在田间、溪边、林下,与基层作家、读者、干部群众面对面开启了一场“进行时”的文学交流。

  陈涛在主持中介绍了《人民文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本文学期刊的发展历程和“人民阅卷”活动深入十余个城市、走进直播间、邀请读者“回家”等活动的开展情况。他表示,此次深入乡村现场举办“人民阅卷”活动,正是希望创新活动形式,使优质文学资源直达基层民众。

  中国煤矿作协名誉主席、作家刘庆邦分享了发表在《人民文学》2025年第4期的作品《金边柏》的创作历程,表示故事来源于真实生活体会,通过艺术的创作,目的是实现对社会和人文的观照。山东省作协副主席、作家宗利华围绕发表在《人民文学》2024年第5期的作品《奥卡姆剃刀》分享创作感受,并结合在临潭冶力关调研的感受,肯定了池沟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生的蝶变。活动中,主持人与作家生动且专业的创编交流,引发现场读者积极参与。

  来自临潭及周边合作、玛曲、临洮、漳县等县市的60余名读者报名参加活动,除了专业作家外,读者职业涵盖机关工作人员、教师、警察、导游、学生、农民等,热爱文学的人们相聚,聆听文学名家分享,阅读刊物,畅谈体会,热烈互动,显示出基层文学土壤的丰厚。

  在阅读分享环节,临潭作家花盛分享了1998年初次在《人民文学》读到刘庆邦短篇小说《春天的仪式》的情景,27年来他一直与《人民文学》心灵相守、精神九游官方门户网站陪伴,不断获得精神滋养。他表示,今年第4期的《金边柏》构建了一则现代人命运无常的多重寓言,以微观生态折射宏观社会,有深刻的社会批评和存在主义思考。

  冶力关中心小学英语老师万红红准备了长达三千字的阅读体会。她在一口气读完了刘庆邦的《金边柏》后 ,认识到抗拒命运是本能,但“树挪未必死”,应接受命运的“移栽”,认识并珍视自己身上的“金边”,在“新土”里寻找生机。从宗利华《奥卡姆剃刀》中,她体会到一种“痛快”,认为小说里那把“剃刀”,是给现代人“断舍离”的武林秘籍。

  在提问环节,冶力关镇关街村文化干事侯清泉问到《神木》中人物名字是否有隐喻,刘庆邦表示作品人物名字的确经过了一番琢磨,详细分享了关于起名字由浅入深的四种层次,并建议小说人物姓名的选取要留有想象空间。

  合作一中高中生王瑞鑫围绕作文写作“写不出细节”的困惑提问。刘庆邦回答说,细节描写是小说的重要支撑,支撑情节推动故事发展,支撑人物刻画人物形象。细节可以通过观察生活获得,观察身边的一切人、景、物,切身体会,便会有新的感想。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文润临潭 •乡约池沟——《人民文学》“人民阅卷•进乡村”期刊捐赠活动。《人民文学》向冶力关镇各乡村捐赠期刊300册,为临潭图书馆各乡村图书流通站捐赠期刊700册,丰富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此次活动是中国作协办公厅、甘肃省作协、临潭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文脉铸魂·文学赋能——文学助力乡村振兴临潭行”活动的一部分,池沟村是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是中国作家协会派驻第一书记的联点村,经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尤其是十余年来持续不断的文学助力,成为中国乡村文化振兴的样板。参加活动的还有甘肃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王熠,甘肃省作协副主席、甘南州文联主席赵凌宏,临潭县委常委、副县长张磊,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馆长薛兴及冶力关镇有关领导,池沟村村社干部、志愿者及多家媒体代表。(文字/崔沁峰 图片/朵国良)

  文艺报社版权所有京ICP备16044554号京公网安备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九游官方门户网站可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15层 联系电话 邮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由:九游,九游官网,九游娱乐官方网站,九游官方门户网站提供

九游新闻

联系我们

手机:0394-31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