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节的无数高管当中张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位“80后”,此前曾在百度任职。2019年,字节跳动创办番茄小说业务,
事实上,番茄小说手握“免费”这一流量密钥上线,便迅速跻身头部文学平台之列。
内容平台立足关键在于质量,打开番茄作家助手界面,开屏的那句“让好故事影响更多人”格外醒目。然而,番茄小说却似乎正与“好故事”渐行渐远。
作为免费网文阅读领域“一哥”,番茄小说遭遇了哪些情况?张超能破解番茄小说的难题吗?
番茄小说于2019年11月正式上线,以免费内容吸引用户、扩大 IP 影响力,再通过广告实现流量变现。凭借这一模式,番茄小说迅速积累大量用户。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0亿,较2023年增长约1亿,增长率高达17.52%。随着数字阅读市场的不断发展,番茄小说或有望吸引到更多用户。
内容质量方面,为了冲流量,平台鼓励作者写“爽文”,推荐榜上70%是都市玄幻、穿越系统类作品,缺乏创新与文学性。IP开发也不尽如人意,与抖音合作的短剧改编多为甜宠逆袭题材,虽分账额可观,但豆瓣评分低,头部 IP《十日终焉》被拍成土味短剧,遭原著粉诟病。
由于平台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用户很容易被其他提供更优质内容或有独特优势的平台吸引。
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用户粘性,留存优质用户,是番茄小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大量用户可能只是 “过路财神”,难以形成稳定的用户群体。
版权风险日益严峻,2025年4月,知名作家杨建东控诉其原创作品《上帝们的那些事儿》被平台以“疑似抄袭”下架,而涉嫌抄袭的《十日终焉》却稳居热榜且创下单月百万稿费纪录。
据了解,2024年番茄小说签约作者超60万,但年收入超10万元的仅3228人,占比不足0.6%。
同时,平台对头部作品过度倾斜,使得 “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出现,抄袭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原创作者维权成本高,举证难、诉讼周期长,且平台应对消极,这严重打击了原创作者的积极性,导致平台内容质量可能持续下滑,或难以留住优质作者。
根据2024年12月创作者大会公布的数据,在平台已吸纳了60万签约作者中,尽管有50万作者能够获得收入,但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仅有9374人,月收入超过8300元的更是只有3228人,仅占全部作者的0.5%。这组数据与超2亿的月活相比,着实有些惨淡。不难想象,如果收入问题不解决,他们终归是要走。
免费广告的商业模式靠用户规模来支撑,在用户增长趋缓的情况下,IP成为番茄小说商业化的侧重点。
作者需要自行摸索算法的推荐机制,导致作品内容质量与热度之间的关联并不很大,作品能否走红往往取决于是否紧跟潮流热点或采取了一些擦边策略。
由此,对优质IP的产出并不是很有利,在IP商业化进程中,可能因内容基础薄弱而影响改编作品的质量与口碑。
红果短剧自制剧负责人杨杰曾表示,番茄小说在短剧改编独具优势,未来将依托其优质网文 IP 改编更多短剧,为作者拓展收入源。
编剧团队和作者紧盯着作品首秀数据,依据流量反馈决定是否启动改编。这种模式导致优质IP竞争白热化,且容易出现编剧就因犹豫错失改编时机。
还容易出现头部IP价值被透支的情况,对打造出具有长期影响力和高口碑的精品IP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推动IP开发生态的成熟与完善,番茄小说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方面,签约老牌白金作家,以吸引更多版权采买方的关注;另一方面,推出年度巅峰榜单,助力头部作品粉丝沉淀。
然而,番茄小说仍需在改编效率与内容深度之间找到平衡点,以解决业务上的这一悖论。
番茄小说的主要盈利来源仍是广告收入,广告市场的波动对其影响较大。例如,2022年国内广告市场出现同比负增长,2023年互联网广告投放整体较2022年也有所下降。
如何平衡广告盈利与IP商业化开发的投入,确保可持续发展,是番茄小说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网文IP商业化市场竞争激烈,传统巨头阅文集团凭借版权壁垒与IP运营优势持续施压,新兴平台亦纷纷入局分割市场。
番茄小说需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需要在内容质量、收益分配机制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番茄小说要在阅文、七猫等强劲对手的夹击中实现突围,仍需付出更多努力。若无法构建出差异化竞争优势,其IP商业化之路将面临严峻考验。
AI写作比人类写作速度有明显优势。如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说片段,AI只用8秒就能完成,AI可帮助平台快速增加内容产量,满足用户对不同类型内容的需求,进而提高广告收入。
技术支持上,番茄小说背后是拥有自研大模型技术加持的字节,在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三大热门生成领域,字节的技术储备充足,这为番茄小说引入AI 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其能够相对容易地开发和应用 AI 相关功能。
当作者缺乏创作思路时,番茄小说AI 的“开书灵感” 和 “卡文锦囊” 等功能还可以为其提供新的想法和情节走向,帮助作者突破创作瓶颈,拓宽创作思路,避免因灵感枯竭而导致的创作停滞。
然而,番茄小说在AI推进方面也引来争议,例如,其在2024年6月发出了“AI补充协议”签署通知激起了创作者的抗议怒火。
根据协议,创作者的作品将被用于平台AI模型训练。此举甚至引发了创作者集体停止更新的情况。
并且,番茄小说也因AI文问题引发争议。番茄小说采用多层级的分发机制,作品能否进入“首秀”取决于完读、互动等指标,首秀成为作品能否“一炮而红”的关键机会。
在此背景下,AI文大量涌入,分流了用户注意力,影响作者基于广告展示次数的收入。
番茄对AI的包容导致内容生态“通胀”,优秀内容被稀释,作者收益“贬值”。
同时,读者对作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口味愈发挑剔。但番茄小说的推荐榜上多为“套路文”,与优质作品存在较大差距。
AI这把双刃剑也让番茄小说陷入困境,平台审核系统问题频出,AI写作工具箱还引发了作者的抗议。
尽管AI能实现个性化推荐,但大量低质量的AI作品充斥平台,可能增加了用户寻找优质内容时的时间成本,还可能影响用户对平台的整体印象和阅读体验。
番茄小说也不是没在努力。其曾投入1亿资金启动“青舟计划”,旨在扶持精品创作。然而,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被流量算法带偏。
番茄小说有一个明显的优势。依托抖音庞大的用户基础,番茄小说获得源源不断的新用户。
然而,仅靠流量引入远远不够,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用户粘性,留存优质用户,是番茄小说亟待解决的问题。
换句话说,番茄小说若想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留住好作者、创作好故事,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构建起护城河,突破免费模式的种种限制。